黄胄——中国近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家
日期:2023-09-15 15:40:24  发布人:公共艺术教学部 

黄胄于1944年拜赵望云为师 1949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954年,任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课讲师;1954年,创作作品《帐篷小学》《祖国的眼睛》等;1962年,创作作品《女民兵》《炊事员》等;1973年,创作作品《送粮图》《年青的一代》等;1978年,创作作品《松鹰图》《百驴图》等;19826月,在兰州举办黄胄画展;1984年,创作作品《松鹰图》《欢腾的草原》;198812月,任黄冑美术基金会会长。19919月,任炎黄艺术馆馆长 [8-9]  199312月,在香港举办“黄胄画展”;19959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199742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2岁。

《叨羊图》黄胄采用了长八米、高两米的巨幅进行创作,描绘了几十个人物和多匹奔驰的骏马,视觉上气势恢弘,动人心魄。在巨大的长卷上安排如此众多的人物,既容易雷同,也容易失之散乱。而黄胄巧妙地解决了这一在巨幅作品中通常出现的难题。诸如利用多匹骏马彼此你追我赶的位置关系,塑造出千变万化的动态,从而打破了视觉上的呆板平淡,烘染出了竞赛中万马齐嘶的激烈争夺的气氛。而画面人物的视线和动作使人群自然形成了几个错落有致而又相互呼应的小组,并不着痕迹地引导读者的注意力集结到了肩挎白羊,一马当先的那名骑手身上,从而加强了画面既紧凑又精彩的戏剧性效果。在《叨羊图》中,黄胄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出了现实生活的场景,造型明快生动,而情感真切。

在黄胄动物画的题材中以画驴最负盛名,黄胄画驴,形神兼备,确实是对前代的一种突破。一方面他保持了中国画用线的优势,而毛驴身上看似毫不经意的侧笔皱擦,令画面巧拙相称,充分体现了水墨写意的特点。同时体现出了黄胄对西方写实精神的理解,像毛驴身上表现出的转折明晰,简洁精炼的块面造型,使毛驴不仅富有情趣,且具有相当独特的体积感,这与画家融贯中西的创作观念是密切相关的。另外,善于处理复杂的构图也是黄胄中国画的一个特点。《群驴图》纯粹利用水墨来表现对象,回旋余地自然大为缩小。然而黄胄的每一头驴都各具情态,绝无重复并利用干湿浓淡、聚散隐显的笔墨变化,使画面趋于丰富,并巧妙地形成了画面各部分的呼应。

核发:公共艺术教学部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